中国每年产生大量建筑垃圾,德国、日本和新加坡在建筑垃圾的处置和再利用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在德国,人们对垃圾的理解是:垃圾一旦用好,也是一种资源;在日本,建筑副产品有20多种,按类别科学配置;另一方面,新加坡注重制定绿色建筑标准,从源头上增加建筑垃圾的产生。
德国:垃圾山在能源山对面。汉堡易北河上有座人工山。
绿树静谧,白色的风电叶片缓缓转动。谁能想到呢?几十年前是二战空袭建筑瓦砾的堆场,后来用来冲走工业垃圾和城市垃圾。80年代以来,政府用塑料防水膜覆盖垃圾山,铺成最大厚度3米的土层,种植植被。
垃圾产生的沼气被收集起来,并转化为附近一家铜冶炼厂的部分电源。垃圾山已经成为汉堡的能源山,市民的景观公园。根据德国法律,建筑垃圾生产链中的每个负责人都必须为垃圾的增加和再利用做出贡献。
目前,德国是建筑垃圾再利用最差的国家之一,再利用率超过87%。日本:不同的建筑垃圾有不同的法律。
建筑垃圾在日本每月的名字叫做建筑副产品。在日本,建筑副产品有20多种,不同种类副产品的处置法律也不同。
如杂草作为一般垃圾处理,木材、建筑污泥作为建筑垃圾处理,金属作为工业垃圾处理,石棉、荧光灯变压器等有毒有害物质作为特殊管理工业垃圾处理,建筑渣土不分类为垃圾。日本处理建筑垃圾的主要原则是增加建筑垃圾的产量,并尽可能将其再利用。
日本对建筑垃圾的生产、分类和处置有严格的流程管理。施工队应向施工公司总部提交项目可能产生的垃圾的估算、分类、再利用和最终处置的详细计划,并将结果报告保存5年。截至2012年底,日本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率约为96%,混凝土回收的母比例约低99.3%。
新加坡:最大限度地利用受限空间根据新加坡国家环境局的数据,2014年该国产生的建筑垃圾总量为126.97万吨,其中126万吨被重复利用,回收率超过99%。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依靠全岛各地的垃圾填埋场来处理液体废物,但在70年代后期,有限的土地空间迫使政府采取措施增加废物产生量,提高再利用率。
新加坡注重从源头上增加废物的产生,政府采取的措施包括绿色优雅建筑者计划和绿色建筑标志计划。评估涉及的指标还包括节能、节水、环保、室内环境质量等绿色特征和创意。
本文来源:开云手机版-www.ksmtjszp.com